原文服务方: 林业与生态科学       
摘要:
为进一步完善核桃-苜蓿-鸡的荒岗治理模式,对该模式下荒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治理模式建立后,随运行年限的增加,在前4a林木郁闭度增长速度较快,第9年达到最高;单位面积林木保有量非常稳定,为700株/hm2;核桃树高与冠幅前4a增长较快,以后基本稳定不变,保持在450cm左右;植物物种丰富度在运行期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物多样性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而增加,4a后随着林木郁闭度的增大多样性降低,当郁闭度接近0.8时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高.
推荐文章
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长汀县
崩岗侵蚀
治理模式
植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植物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
昆虫
多样性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石漠化
造林
顶果木
降香黄檀
纯林
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退化对坡面草本植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半干旱黄土区
坡面
苜蓿退化
多样性
生物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核桃-苜蓿-鸡治理模式对荒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林业与生态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治理模式 荒岗 植被 多样性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8-300
页数 分类号 S7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961.2011.0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保国 174 1752 21.0 31.0
2 张雪梅 74 459 11.0 16.0
3 阎爱华 24 154 8.0 12.0
4 李东奇 8 47 3.0 6.0
5 刘占宇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治理模式
荒岗
植被
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与生态科学
季刊
2096-4749
13-1425/S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5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86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