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米仓山构造带被北东走向的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及北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夹持于其间,两个构造带平面上组成一个“八”字形构造,空间上为一个向北收敛,向南发散背倾型的Ⅰ型三角带构造.在两大构造带前展式扩展变形晚期的过程中,米仓山则起到调节这两大构造带构造平衡的作用,因此为一构造转换带.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由北向南可以分为基底冲断隆起带、南缘滑脱变形带、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基底冲断隆起带与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在调节两侧造山带构造平衡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米仓山基底隆冲断带,由于其岩石的刚性,主要是发育脆性的断裂作用,通过垂向上的抬升,横向上的缩短来调节构造平衡.而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岩石能干性较基底岩石弱,主要是通过北东走向及北西走向的褶皱作用、少量北西走向的断层作用和垂向上相对下降作用等调节来自两侧造山带的构造平衡.通过对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分析表明,米仓山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先存的基底隆起构造是导致其变形差异性的主因,构造缩短量及缩短率是其次因.
推荐文章
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构造演化与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
米仓山前缘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油气成藏
构造演化
低温年代学
构造—岩性圈闭
四川盆地
浅析米仓山隧道控制测量技术
米仓山隧道
控制测量
米仓山与龙门山接合部叠加褶皱特征及构造演化
叠加褶皱
成生关系
古应力
龙门山
米仓山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富集高产规律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常压页岩气
高产主控因素
构造应力场
气藏形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特征及转换模式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转换模式 米仓山 龙门山 大巴山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0-637
页数 分类号 P542
字数 130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1.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东 11 118 7.0 10.0
5 孙玮 9 35 4.0 5.0
6 刘树根 1 5 1.0 1.0
7 李智武 1 5 1.0 1.0
8 邓宾 1 5 1.0 1.0
9 钟勇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7)
共引文献  (616)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转换带
转换模式
米仓山
龙门山
大巴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