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道遥散组)各43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肿块范围及伴随症状改善.结果:治疗一个疗程(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肿块范围及伴随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方便易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推荐文章
"乳痛软坚丸"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60例
肝郁气滞型
乳腺增生病
乳痛软坚丸
乳癖消
乳腺汤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病
乳腺汤
临床观察
大鼠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建立
SD大鼠
乳腺增生病
肝郁气滞
病证结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43例
来源期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肝都气滞型 穴位埋线 外治法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3-764
页数 分类号 R245.9
字数 24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509.2011.05.0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楼丽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7 186 9.0 11.0
2 蔡李芬 3 20 3.0 3.0
3 赵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8 183 8.0 10.0
4 顾锡冬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8 154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增生病
肝都气滞型
穴位埋线
外治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5-5509
33-1349/R
大16开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32-14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2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9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