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为期2年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vertical ridge augmentation,VRA)后14周种植体修复负载后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在三家私人诊所选择20名患者,在拟种植区域实施VRA.富含镁的纳米羟基磷灰石(Mg-eHAP)作为唯一的骨充填材料,其表面覆盖钛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e-PTEE)膜(Gore-Tex),同时植入共计42枚粗糙表面的种植体.为了优化美学效果,以高2mm的愈合基台取代覆盖螺帽.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术后2周,采用平台转换技术戴入最终修复体.修复负载后的第12个月、24个月测量牙槽嵴垂直骨增量、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并发症及X线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变化.并应用共振频率分析技术测量种植体植入期(TO期)、最终修复体戴入期(T1期)和修复后24个月(T2期)三个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性指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结果:整个研究过程全部患者无一人退出,植入的种植体均较稳固,修复体无一例失败.初期临床评估牙槽嵴垂直骨高度吸收平均为4.1mm,1例出现后期膜暴露.20例患者中有19例的全部植入骨获得骨再生,平均骨增高量为5.6mm.X线显示修复24个月后种植体间的平均骨再生量为1.0mm(s=0.48mm),与修复12个月后的骨增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种植体周围有明显骨丧失,修复时种植体周围骨丧失平均0.3mm,修复1年后骨丧失为0.90mm,2年后达到0.98mm.而ISQ值却随时间的推移明显上升,在种植体植入时ISQ均值为49 3,最终修复后是63.9,修复负重2年达到73.6.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中应用钛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结合纳米镁羟基磷灰石能够保证表面粗糙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甚至在其早期负重病例中也能获得成功.
推荐文章
多孔聚四氟乙烯/明胶复合驻极体膜储电性能研究
多孔聚四氟乙烯
明胶
复合驻极体
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的研究
纳米氧化锌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乳液共混
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改性研究
等离子体
聚四氟乙烯膜
过氧基团浓度
丙烯酸
接枝
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微观结构
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
微观结构
缺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膨体聚四氟乙烯钛加强膜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加牙槽嵴垂直骨量后的种植体早期负重:2年前瞻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屏障膜 粗糙表面种植体 纳米晶体羟基磷灰石 平台转换 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译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73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帅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8 6 1.0 1.0
2 Luigi Canullo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 0 0.0 0.0
3 Angelo Sisti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 0 0.0 0.0
4 付小明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屏障膜
粗糙表面种植体
纳米晶体羟基磷灰石
平台转换
牙槽嵴垂直骨增量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双月刊
1009-2900
11-4430/R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