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分析测试对四川盆地古近系柳嘉组红层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原生沉积构造及石英颗粒表面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本区古沙漠的存在.将其沙漠沉积分为沙丘和丘间两种沉积类型,对丘间又细分为干丘间和湿丘间,针对不同的沉积类型也明确了相应的识别标志.通过对沙丘前积层倾向的测量,重建得到当时的古风向为西-北西西风向,古新世时期该地区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同时也受到古地理格局的影响,这一现象同时也可能表明了当时的副热带高压带要比现在更偏向低纬,古大气环流强度也要弱于现在.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古近纪古风向恢复与大气环流样式重建
四川盆地
古近纪
沙漠
风成沙丘
古风向
大气环流样式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磁组构特征及其古风向意义
白垩纪沙漠
磁组构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风向
云南剑川盆地古近纪沙漠沉积特征和古风向重建
古近纪沙漠
宝相寺组
青藏高原
古风向重建
东亚季风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新认识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四川盆地
前震旦纪
沉积岩
碎屑岩
未变质或轻微变质
天然气勘探
新领域
超深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古近纪沙漠沉积特征及古风向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柳嘉组 古近纪沙漠 沉积特征 古风向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8
页数 分类号 P534.61
字数 55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849.2011.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在兴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94 1932 23.0 39.0
2 刘立安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23)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
柳嘉组
古近纪沙漠
沉积特征
古风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技通报
双月刊
1000-7849
42-1904/P
大16开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5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