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煤层是煤层气赋存的载体,分析煤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有助于煤层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研究.依据基础地质资料,利用基准面旋回与沉积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组合,以及煤层自身特征等方法,研究了彬长矿区延安组煤层发育特征,划分并对比了含煤地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煤层发育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延安组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段,其中,4#主采煤层位于延一段,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上升半旋回顶部的沼泽相中.4#煤层顶底板以碳质泥岩等细粒沉积为主,煤层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为"三高一低一负",具有单层厚度大、横向有规律变化的特点.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而晚喜马拉雅运动对侏罗系煤层赋存状态影响最大.煤层多发育在地势低洼的泥炭沼泽环境中,气候湿润,属于亚热带~暖温带,有利于成煤作用的形成.
推荐文章
浅谈彬长矿区的煤层对比问题
彬长矿区
成煤环境
煤层对比
影响因素
彬长矿区北部煤层赋存特征
煤层
沉积环境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彬长矿区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
成煤环境
河沼相
泥炭沼泽
彬长矿区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
彬长矿区
煤层气
赋存特征
勘探开发前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彬长矿区延安组煤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矿业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煤层发育特征 煤层对比 控制因素 构造作用 沉积古地理 古气候 延安组 彬长矿区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3
页数 分类号 P611.1
字数 35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051.2011.02.03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层发育特征
煤层对比
控制因素
构造作用
沉积古地理
古气候
延安组
彬长矿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11-3033/TD
大16开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2-566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9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