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获得高效石油降解菌种,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筛选出菌株.研究不同的温度、转速等对菌体生长情况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2株优势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对石油的降黏率可分别高达28.5%、51.5%.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不利于菌体生长,培养温度对2株菌体生长和石油降解率影响较大,最佳温度是35℃.在高矿化度条件下,菌株对原油仍有降解作用,降黏率为40%以上.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菌种在以原油为碳源培养后,使原油组分中沥青质、非烃及芳烃类含量均发生变化.
推荐文章
石油烃降解菌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生理特性及应用潜力
石油烃降解菌
高温性能
耐盐性
含油污水处理
微生物采油
胁迫条件下极端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胁迫条件
极端微生物
石油烃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一株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石油烃
降解
枯草芽孢杆菌
含油泥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矿化度条件下石油烃降解菌种的筛选与评价
来源期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石油降解 菌种筛选 矿化度 降黏率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9
页数 分类号 X741
字数 10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84X.2011.0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景春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7 25 3.0 3.0
2 郜志伟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 1.0 1.0
3 赵天逸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油降解
菌种筛选
矿化度
降黏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984X
23-1419/N
大16开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14-10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7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6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