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西久公路(S101线)河北乡—红土山段改建工程中遇到的龙穆尔沟DH6#滑坡为例,从滑坡变形的强度场变化和应力场变化两条主线出发,综合研究了发育在青海高原红层地区的滑坡的变形及发展机制.研究表明特殊的岩土性质给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强烈的构造运动和特殊的高原气候是该滑坡变形的内部环境条件;河谷下切和强降雨作用是该滑坡变形的外部诱发因素.其中,特殊的岩土性质、河谷下切和强降雨作用对该类滑坡起着控制作用.将高原红层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归纳为:原始地貌→河谷下切→坡体卸荷松弛→岩土强度衰减→水的作用→岩土强度进一步衰减→坡体整体滑移.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堆积层斜坡的滑坡特征及处治措施研究
青藏高原
堆积层滑坡
水热变化
演化过程
微型桩
青海麦秀山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滑坡
地质构造
断层
舒缓坡地
公路选线.
青海省特大滑坡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特大滑坡
分布特征
防护治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海高原红层滑坡机理的地质综合分析
来源期刊 西北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海 西久公路 红层滑坡 机理 岩土性质
年,卷(期) 2011,(z1)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反应与地质灾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3-417,428
页数 分类号 P642.22
字数 58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1.z1.08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惠民 25 473 13.0 21.0
2 张忠平 12 155 6.0 12.0
3 吴红刚 69 213 8.0 11.0
7 张红利 12 6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海
西久公路
红层滑坡
机理
岩土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0-0844
62-1208/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54-2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3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