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铵伊利石是伊利石层间域的K+被NH+4替代而形成的类质同象.文中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热重—热流—红外光谱同步分析等手段,对山西晋城及阳泉地区的15号煤层夹矸及煤中矿物进行了研究,发现15号煤层夹矸和煤低温灰中黏土矿物以铵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铵伊利石含量为21%~74%;X射线衍射图谱上d(001)=1.026~1.032 nm,以及红外光谱中1428.37~1431.99 cm-1处的NH+4变形振动吸收峰,是鉴定铵伊利石的重要特征;热重—热流—红外光谱同步分析表明,铵伊利石矿物脱氨气温度在450~ 700℃,且在559℃时晶体破坏及氨气释放速度达到最大;在显微镜下明显可见铵伊利石替代高岭石并具高岭石假象,表明铵伊利石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在富NH+4、贫K+的环境中由高岭石转化而来.
推荐文章
山西晋城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
马铃薯疮痂病
病原菌鉴定
链霉菌
16S rDNA 序列
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
石炭纪
气藏
气水边界
气水界面
陡倾角
构造带
下降盘
圈闭
保存
山西晋中地区早春设施南瓜组合筛选试验
南瓜组合
比较试验
早春设施
华北地区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中伊利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侏罗纪
煤层夹矸
伊利石
煤化作用
沉积环境
京西煤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晋城和阳泉地区石炭系太原组铵伊利石矿物特征及成因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山西省 石炭系 太原组 铵伊利石 X射线衍射峰 红外特征吸收峰 脱氨气温度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吉地理学及矿产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08
页数 分类号 P578
字数 47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山西省
石炭系
太原组
铵伊利石
X射线衍射峰
红外特征吸收峰
脱氨气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