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自制的SBR反应器,在厌-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采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的调控方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针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选取影响好氧颗粒污泥成粒的进水COD、进水C/N比、厌氧时长、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5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其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度,找到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最优培养条件.实验证明: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影响颗粒化率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进水COD--沉降时间-厌氧时长-进水C/N比-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最优培养条件是进水COD为600~1 300mg/L,沉降时间为10 min,厌氧时长为30 min,进水C/N为10:l,曝气量为0.2 m3/h,水力停留时间为270 min,此条件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83%.
推荐文章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恢复活性的试验研究
好氧颗粒污泥
活性恢复
正交实验
SBR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处理废水性能研究
SBR反应器
氧传递
COD去除率
好氧颗粒污泥
微氧条件下培养降解五氯酚的好氧颗粒污泥
微好氧
五氯酚
好氧颗粒污泥
实际生活污水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研究
SBR反应器
活性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
城市生活污水
快速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交试验法优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条件的研究
来源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SBR 优化条件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6,81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03.1
字数 326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2 257 10.0 13.0
2 王惠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 41 4.0 5.0
3 邵文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好氧颗粒污泥
SBR
优化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643X
61-1413/TV
大16开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5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2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