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多因素内容.不同药性因素,代表着中药相对独特的功能和特征性作用.对具体某药而言,其所包含的诸多药性因素,在单味药或不同方剂配伍应用中对证侯的治疗作用体现在药效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基于此种思维模式,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中药在不同经典组方配伍中药效作用发挥方向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药性的演变规律,阐明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必然相关联系等内容,可望初步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实质内涵.
推荐文章
方剂配伍对山药补肾养阴功效影响的研究
治疗结果
补肾
益气养阴
方剂
中药配伍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方剂
配伍环境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基于方剂药性特征的中药配伍方法研究
方剂药性特征
配伍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
来源期刊 中药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功效 配伍 变化规律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1,54
页数 分类号 R285.1
字数 260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常惟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0 687 12.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15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药性
功效
配伍
变化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与临床
双月刊
1674-926X
51-1723/R
16开
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9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