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铝电极对陕北某油田采油废水进行电凝聚气浮处理试验.静态试验研究表明,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有显著的影响.选择电流密度3.97 mA·cm2、极板间距10 mm作为操作条件,对初始含油量为632mg·L-1、pH为7.2的采油废水电凝聚气浮40 min后,去油率可达68.08%.动态试验研究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40min,电凝聚气浮槽电流密度为3.70 mA·cm-2,电解气浮槽电流密度为3.30 mA·cm-2,初始pH7.2,极板间距10mm时,去油率达到85.7%,出水油含量92.7 mg·L-1.
推荐文章
电气浮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
电气浮
含油废水
形稳性阳极
利用生物转轴技术处理现河首站采油废水
胜利油田
采油废水
污染治理
生物转轴
达标排放
电化学催化氧化和电吸附脱盐技术处理采油废水
电催化氧化
电吸附脱盐
采油废水
镍锑掺杂二氧化锡
气浮塔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多级气浮塔
含油废水
曝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凝聚气浮技术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电凝聚气浮技术 采油废水 去油率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4-977
页数 分类号 X7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34-1162/S.20111025.102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健 陕西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院 59 267 8.0 13.0
2 迟金娟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0 104 6.0 10.0
3 胡慧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8 74 5.0 8.0
4 缪爱园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8 62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凝聚气浮技术
采油废水
去油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352X
34-1162/S
大16开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05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