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12个含不饱和软链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C18H6(OC5H11)6-x(OR)x (x=1,2,3),R=-C3H6CH=CH2 (a),-C3H6C(=)CH(b),-C2HL4OCH=CH2(c).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化合物热致液晶性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差视扫描热量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呈现有序的六方柱状介晶相.端炔基链化合物b系列熔点最高.乙烯氧基柔链化合物c系列有最高的清亮点和最宽的介晶性温度范围,且随着不饱和醚链数的增多,清亮点明显升高.对称苯并菲化合物sym-C18H6(OC5H11)3(OR)3比不对称化合物asym-C18H6(OC5H11)3(OR)3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清亮点.乙烯氧基柔链可极化的偶极相互作用对液晶稳定性有较大贡献.
推荐文章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的合成及应用
苯并菲
盘状液晶
光学补偿膜
负光学各向异性
棒状硫醇液晶的合成
近晶A相
向列相
硫醇
苯甲酸联苯酯
棒状分子
合成
具有不同柱状结构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
苯并菲盘状液晶
自组装
柱状相
X射线散射
盘状苯并菲丙烯酸酯中间体的合成与液晶相行为研究
盘状液晶
苯并菲
丙烯酸酯
柱状塑晶相
六方柱状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官能化苯并菲盘状液晶的合成及不饱柔链对介晶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学科
关键词 盘状液晶 苯并菲 官能化边键 六方柱状相 介晶工程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5-157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l1426-011-4325-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8)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4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0)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盘状液晶
苯并菲
官能化边键
六方柱状相
介晶工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化学)
月刊
1674-7224
11-5838/O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