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流云发展到一定时期,常常会产生一些强对流天气,如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这些灾害性天气 往往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工作.作者利用合肥多普勒雷达6层仰角(0.5,1.5,2.4,3.4,4.3,6.0)的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VIL)每隔6min的资料,分析了江淮试验区2003年8月5日对流云的初生、合并、发展、消散的演变过程,试图找出江淮地区对流云的结构特征.
推荐文章
江淮对流云发生规律及其垂直结构分析
对流云
结构分类
天气背景
垂直结构
我国暖季深对流云分布与日变化特征分析
深对流云
时空分布
季节变化
日变化
夏季催化对流云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对流云
人工增雨
新一代天气雷达
物理检验
对比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地区对流云结构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结构特征 对流云 回波强度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965
页数 分类号 P42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34-1162/S.20111031.1539.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光 1 0 0.0 0.0
2 吴汪毅 3 2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构特征
对流云
回波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352X
34-1162/S
大16开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05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