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系统调查了枣园枣黑顶病的症状、病果的分布型以及发病规律.结果显示 枣黑顶病在四卦、里美庄、王村、东崖、南流等枣区普遍发生,以四卦发病最重,主栽品种壶瓶枣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73.6%、63.45.发病症状为果实顶部失水萎缩,坏死,但不腐烂,果实病斑处味苦涩,病果无食用及商品价值.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首先在果实顶部出现淡黄色的小病斑,随后斑块逐渐变大,呈黑褐色,皱缩.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是树顶重于树下,外缘重于内膛;在病区内黑顶病病株呈均匀分布,不存在中心病株和中心病区;离砖厂距离近的区域发病重,远离砖厂的区域发病轻或者不发病.枣黑顶病的发病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规律.
推荐文章
氟化氢溶液诱导枣黑顶病的试验研究
氟化氢
枣黑顶病
诱导
向日葵黑茎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向日葵
黑茎病
研究现状
防控
对策
葡萄黑痘病的发生与防治
葡萄黑痘病
发生
防治
防氟钙剂防治枣黑顶病的研究
防氟钙剂
枣黑顶病
防治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枣黑顶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枣黑顶病 症状 发病率 发病规律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229
页数 分类号 S763.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151.2011.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贤谦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38 316 9.0 16.0
2 刘随存 34 259 9.0 14.0
3 邓彩萍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17 67 5.0 7.0
4 王琼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5 40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枣黑顶病
症状
发病率
发病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8151
14-1306/N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521
相关基金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211.82.8.18/kjc/kejichu/onews.asp?id=22
项目类型:纵向项目、横向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