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静压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沿桩身形成很大的残余应力.通过在砂性土中1根长约26 m静压桩的原位试验,观测了沉桩结束后的残余应力在后续的循环载荷试验、3根邻桩顺次压入、第2次载荷试验以及较长静置期内的长期变化情况,试验历时约212 d.结果显示,循环载荷试验加载水平与循环次数的增加会造成残余应力的进一步累积.邻桩压入使既有桩残余压应力减小,与邻桩即时贯入深度一致的桩身残余应力测点受其影响最明显.桩身残余应力在长时间内会逐步消散至某一稳定值,其时间效应主要与砂性土的蠕变有关,它使得桩周土的土拱效应减弱,并使桩端土的接触压力减小.
推荐文章
红黏土地层静压闭口管桩残余应力模型试验分析
红黏土地层
静压管桩
残余应力
群桩
时间效应
红黏土地层静压闭口管桩残余应力模型试验分析
红黏土地层
静压管桩
残余应力
群桩
时间效应
预制桩施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
模型试验
抗拔桩
桩端吸力
残余应力
承载特性
基于能量守恒的预制桩施工残余应力模拟
预制桩
残余应力
能量守恒
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静压桩残余应力的长期观测性状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静压桩 残余应力 现场试验 时间效应 蠕变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18-2324
页数 分类号 TU47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598.2011.08.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启光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 15 1018 13.0 15.0
2 谭国焕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 54 2544 32.0 50.0
3 杨峻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 16 279 9.0 16.0
4 俞峰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8 367 10.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静压桩
残余应力
现场试验
时间效应
蠕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0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