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原子能科学技术       
摘要:
以红霉素生产菌红色链霉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氯化锂、紫外、离子束3种不同诱变方式对红色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氯化锂的最优诱变浓度1.2%,紫外的最优诱变时间120 s,离子束的最优诱变注量200×1014 cm-2,然后将3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复合诱变.经复合诱变后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E0317-1-7-26,该菌株摇瓶效价达7 126 μg/mL,较出发菌株E03提高了20.3%;经多次传代分离实验表明,该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推荐文章
氯化锂-紫外-微波复合诱变红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氯化锂
紫外
微波
高产菌株
红霉素
诱变
重离子束辐照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金霉素高产菌株
金霉素
重离子束
孔板
高通量筛选
效价检测
氮离子注入柔红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氮离子注入
柔红霉素产生菌
诱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氯化锂-紫外-离子束复合诱变红霉素高产菌株研究
来源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学科
关键词 红霉素 氯化锂 紫外 离子束 复合诱变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0-784
页数 分类号 Q939.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虞龙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36 328 9.0 17.0
2 龚文静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3 29 3.0 3.0
3 张宇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18 55 4.0 7.0
4 徐翔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3 21 1.0 3.0
5 安肖 10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04)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霉素
氯化锂
紫外
离子束
复合诱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月刊
1000-6931
11-2044/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1959-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719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79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