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景观格局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对基于一级分类的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上世纪50年代至1980年,淮河中游土地覆被变化明显,但1980-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变化却很小;淮河流域中游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转换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一景观类型在转出和转入及其转换量上表现都不同;50年间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是大量的湿地转变成水田和非湿地,大量的天然湿地演变成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同时该区域出现了裸岩地,表明局部生态环境的恶化.认为主要原因是解放以后淮河流域人口增长迅速,为解决吃饭问题,增加了大量耕地;围湖造田、占用河滩地使湿地面积减少.1980年以后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很小,主要原因可能是到了1980年人口增长趋缓,淮河中游大农业的格局基本确立下来,农业土地利用不再有大的变化.
推荐文章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淮河流域中游
湿地
景观格局指数
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淮河流域中游
湿地景观
动态变化
速率
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湿地格局
时空变化
景观指数
增强回归树
驱动机制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霍林河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动态
景观转换
GIS
FRAGSTAT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放后50年间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
来源期刊 热带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淮河流域中游 湿地 景观格局 转换过程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88
页数 分类号 P343.1
字数 56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221.2011.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巍巍 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 17 3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72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流域中游
湿地
景观格局
转换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地理
双月刊
1001-5221
44-1209/N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