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了5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对其开裂过程、屈服顺序、滞回性能、耗能能力、承载力、延性、变形能力、刚度退化、截面应变及剪力滞后等进行研究,得到了试件开裂、屈服直至破坏时的荷载,分析了核心筒的破坏机理和较大塑性变形区域受力情况,研究了试件高宽比、连梁纵筋配筋率、连梁跨高比及加载角度等因素对核心筒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剪力滞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宽比对核心筒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有较大影响,并决定着核心筒的破坏模式;过度增大连梁纵筋配筋率在提高侧向承载力的同时降低了试件的延性;增大连梁跨高比可以显著提高核心筒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但也严重影响了试件开裂后的性能,变形能力较差;不同加载角度的侧向力改变了整个核心筒的受力承载模式,各墙肢积极参与受力,空间效应明显,增大加载角度仍可获得较好的滞回性能。
推荐文章
如何提高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提高
抗震性能
方法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组合结构
端板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柱
浅析如何在施工中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要点
措施
设计延伸性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实验
建筑结构
抗震性能
位移分析
角位移分析
Pushover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拟静力试验 破坏模式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9
页数 分类号 TU398.2|TU31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兴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6 1168 21.0 32.0
2 史庆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87 2067 26.0 39.0
3 郭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49 2.0 3.0
4 刘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1 201 8.0 11.0
5 侯炜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4 92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拟静力试验
破坏模式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