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野生动物学报       
摘要: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玳瑁的遗传多样性。用20个随机引物对中国南海海域玳瑁7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1 351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193条条带。在检测到的193条条带中,多态性条带为6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35.8%,条带大小在200 bp~3 000 bp之间,7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82 9~0.1813,平均遗传距离为0.132 7±0.029 9,表明中国南海海域玳瑁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应加强该区域玳瑁种质资源的保护。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构建了7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表明该7个玳瑁个体没有形成种群的分化。
推荐文章
柴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柴松
遗传多样性
RAPD
北海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北海文昌鱼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天然红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红松
群体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玳瑁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来源期刊 野生动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玳瑁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4-266,292
页数 分类号 S9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127.2011.05.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玳瑁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野生动物学报
季刊
1000-0127
23-1587/S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2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1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