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及电化学原位测量技术,并辅以SEM、EDS和XRD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油套管用钢P110在CO2分压为2 MPa、温度为100℃的3.5%NaC1水溶液中的腐蚀失重、界面反应电化学特性、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特征,探讨了油套管用钢CO2腐蚀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油套管用钢P110的CO2腐蚀产物为FeCO3;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及腐蚀产物膜的形成,平均腐蚀速率逐渐降低、趋势变缓,产物膜生长满足抛物线生长规律;腐蚀产物晶粒逐渐长大并堆垛紧密,逐渐成膜覆盖于金属表面,膜厚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对基体保护能力增强;不同腐蚀时间交流阻抗图谱(EIS)的拟合结果表明,极化电阻随着腐蚀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电极反应由最初的活化控制变为扩散控制.
推荐文章
模拟油田CO2/H2S环境下3Cr和P110钢的腐蚀行为研究
低Cr钢
P110钢
H2S腐蚀
CO2分压
腐蚀产物膜
新型P110钢级SEW石油套管研制
石油套管
热张力减径
HFW焊接
沟槽腐蚀
P110钢在有机盐完井液中的腐蚀行为
有机盐完井液
P110钢
均匀腐蚀
腐蚀控制
P110钢石油套管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P110钢
热处理工艺
金相组织
硬度曲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套管用钢P110的CO2腐蚀动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油套管用钢P110 CO2腐蚀 电化学原位测量 腐蚀动力学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3,88
页数 分类号 TG174
字数 37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64X.2011.05.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国仙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2 597 15.0 22.0
2 吕祥鸿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3 417 11.0 19.0
3 张建兵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1 262 8.0 15.0
4 王宇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9 343 10.0 16.0
5 李娜 7 2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套管用钢P110
CO2腐蚀
电化学原位测量
腐蚀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64X
61-1435/TE
大16开
西安市南郊电子二路18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96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