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 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推荐文章
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度的影响
雄甾烷醇
低温
体外循环
滴注,药物
低温体外循环对学龄儿童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罗库溴铵
低温
体外循环
儿童
药效学
地氟醚对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地氟醚
异丙酚
罗库溴铵
新斯的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医学新知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低温 体外循环 罗库溴铵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177
页数 分类号 R614.1
字数 26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5511.2011.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学教研室 342 2247 24.0 33.0
2 夏磊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学教研室 4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温
体外循环
罗库溴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新知
双月刊
1004-5511
42-1220/R
大16开
武汉市东湖路169号
38-339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5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