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发育于盐湖相环境的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盆地西部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层.在该组上段沉积有机质中检出了硅藻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含25个碳原子的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该化合物的检出对于揭示区域沉积有机质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中的C25HBI碳同位素值介于-18‰到-20‰之间,为典型硅藻生源特征.由于沉积环境中硅藻生长在大量消耗水体溶解CO2的同时,必须利用无机碳酸盐碳才能维持其快速繁殖,硅藻勃发代表了水体环境富营养、高生产率特征,因此富重碳同位素C25HBI在沉积有机质中的检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标志之一.同时,由于硅藻发育环境水体溶解CO2处于胁迫状态,将导致沉积有机质总体以富集13C为特征,可能是造成该地区第三系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原因之一.作为该套烃源岩沉积有机质的生源之一,硅藻生源高碳数正构烷烃(>n-C25)具有无碳优势分布的特点,使得该地区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生源和成因复杂化,在烃源岩有机质评价时应引起重视.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新近系优质烃源岩特征
柴达木盆地
古近纪-新近纪
烃源岩特征
地球化学
测井
信息
评价
勘探有利区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化湖盆碳酸盐岩类型及发育特征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咸化湖盆
碳酸盐岩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生、排烃特征模拟研究
柴达木盆地
烃源岩
热压物理模拟
排烃门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盐湖相烃源岩中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的检出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C25HBI 硅藻 高碳数正构烷烃 分子碳同位素 柴达木盆地
年,卷(期) 2011,(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2-104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4-011-443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25HBI
硅藻
高碳数正构烷烃
分子碳同位素
柴达木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