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结合全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该孔中的具体层位.介形类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Eucypris sanshuiensis组合(89.0—73.38m)和Sinocypris nitela-Cyprois buxinensis—Limnocythere honggangensis组合(73.38—0m).前者属种单调,丰度低,后者前期和中期属种单调,丰度低,而后期属种相对较为丰富,丰度快速上升;轮藻化石也可分为两个组合,即Peckicharasubspherica.Rhabdocharafiangduensis组合(89.0—73.38m)和cyrogona qianjiangica-Obtusochara brevicylindrica组合(73.38—53.75m).前者属种丰富,丰度高,化石个体较大,后者属种单调,丰度很低,化石个体较小.在孔深73.38m处,微体古生物群发生重大更替,且全岩碳酸盐碳同位素(下降幅度大于3.0%。)、氧同位素值均在此处发生突变,这与古新世一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时期的地质记录相一致,因而认为三水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孔深73.38m处.
推荐文章
三水盆地SB-01孔岩相类型及其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
古气候与古环境
岩相
三水盆地
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微体生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
介形类
轮藻
古环境
三水盆地
早古近纪
柴达木盆地始新统沟鞭藻及其油源意义
沟鞭藻
烃源岩
下干柴沟组
始新统
柴达木盆地
三水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特征
三水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
地质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古新统-始新统界线探讨
来源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群 组合特征 古新统-始新统界线 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 三水盆地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矿业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9
页数 分类号 P534
字数 36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062.2011.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正庆 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 21 39 4.0 5.0
2 谢叶彩 9 54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体古生物群
组合特征
古新统-始新统界线
古新世-始新世最热事件
三水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062
43-1442/N
大16开
湖南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内
42-102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