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石油污染多孔介质的水动力效应,控制砂土中柴油含油率为0,0.5%,1%,2%,4%,砂土中机油含油率为0,0.5%,1%,2%,4%,8%,作为供试的污染多孔介质,采用自行设计的一维水动力弥散试验装置测定示踪剂(氯化钙)的穿透曲线,并定量确定了石油污染砂土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系数和水动力弥散系数.采用超声-紫外法测定了砂柱中不同渗透距离上砂土的石油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砂土中柴油和机油的残留率分别小于4%和8%;有效孔隙度随含油率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而且柴油污染砂土的有效孔隙度减小比机油污染砂土更加显著;砂土的渗透性随石油含量的增加而降低,2%含油率的柴油污染砂土和4%含油率的机油污染砂土的渗透系数分别比清洁砂土降低了75.26%和33.68%;不同含油率砂土的弥散系数值较为接近,且弥散度变化也不显著.
推荐文章
石油污染对牡蛎超显微结构毒性效应的研究
石油污染
牡蛎
超显微结构
毒性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
土壤
石油污染
玉米
微生物
生态效应
石油污染土的击实特性
石油污染
壤粘土
干密度
最优含水率
陕北油田土壤和地表水石油污染特征
陕北油田
土壤
地表水
石油污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油污染多孔介质水动力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多孔介质 有效孔隙度 渗透系数 水动力弥散系数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6-291
页数 分类号 P6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西来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8 2125 25.0 34.0
2 梁春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33 4.0 5.0
3 张俊杰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64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油污染
多孔介质
有效孔隙度
渗透系数
水动力弥散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964
32-1152/TD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28-7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7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