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湖泊,拥有生物较为丰富的湖滨带和特有种,如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绘环棱螺(Bellamya limnophila)。2009年5月和12月在洱海湖滨带开展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个分类单元;其中,寡毛类、摇蚊科幼虫和软体动物等主要类群为11种、7种和9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36.7%、23.3%和30.0%,其它动物3种。在密度方面,群落结构以寡毛类为主,平均密度达488个/m2(占总丰度的89.7%),密度峰值出现在弥苴河口(7424个/m2);而在生物量方面则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平均生物量为67.26g/m2(占总丰度的91.4%)。按密度的平均相对丰度计算,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第一优势种(平均相对丰度24.4%),其次为异腹腮摇蚊(Einfeldia sp.)(13.2%)、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11.6%)和正颤蚓(Tubifex tubifex)(11.5%)。按生物量计算,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sp.)为第一优势种(占总生物量的79.3%),其次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10.6%)和环棱螺(Bellamya sp.)(6.2%)。洱海的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1.08,西岸比东岸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要高。
推荐文章
洱海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洱海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大亚湾
南海北部
洋山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洋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人为干扰
潮间带
渤海中、南部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渤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洱海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来源期刊 水生态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洱海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0
页数 分类号 Q145
字数 3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1278.2011.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志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1 424 10.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6)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洱海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渔业
双月刊
1003-1278
42-1247/S
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57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7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