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增进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0年至2010年36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就诊原因:高血压28例,排尿终末血压升高5例,查体发现1例,腹痛就诊2例.36例均检测24 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VMA异常升高阳性率为88.9%(32/36).经腹部B超、CT、MRI及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 I-MIBG)等检查进行定位.36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单发34例,多发2例.手术切除肿瘤直径为3.4~18.2 cm.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结论 VMA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131 I-MIBG定位、定性准确可靠.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嗜铬细胞瘤也成为一种术式选择.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可给予131 I-MIBG辅助治疗.
推荐文章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异位嗜铬细胞瘤
诊断
治疗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嗜铬细胞瘤
膀胱
诊断
治疗学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32例报告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
嗜铬细胞瘤
MSCT
影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期刊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异位嗜铬细胞瘤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193
页数 分类号 R737
字数 3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1.03.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黎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 132 647 13.0 19.0
2 林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 61 355 10.0 16.0
3 汤坤龙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 33 82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位嗜铬细胞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4-6090
11-5807/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