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坪沟钼矿是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斑岩钼矿,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缘,是秦岭-大别钼矿带东缘的一部分.主体为隐伏矿床,地表钼矿化较弱,钼矿主要以脉状产于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中.花岗斑岩是主要赋矿岩体,普遍见有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爆发角砾岩,野外观察及钻孔揭示钼矿成矿与斑岩体中的爆发角砾岩有密切关系.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偏酸性,钙碱性富钾低钙低钠的特点.斑岩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等时线年龄为111.1±1.2 Ma,含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1.5±1.5 Ma,石英正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11.7±1.9 Ma.同时花岗岩中锆石CL图像显示钼矿成矿过程中受到明显的热液活动作用,热液成因的锆石Y/Ho和Ce4+/Ce3+明显高于其他岩浆成因锆石,不在“CHARAC”场范围.锆石的Ce4+/Ce3+和(Eu/Eu*)N值反应出沙坪沟钼矿样品形成过程中岩浆氧逸度偏低,呈现出不同于斑岩铜(钼)矿的演化趋势.全岩锆石钛温度计计算出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的温度分别为830℃和860℃.由相邻钼矿床成矿年代对比可知,沙坪沟钼矿床与秦岭-大别钼矿带的第三期成矿环境相同,位于三叠纪大别山主碰撞带的北部,属于弧后位置.到燕山中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后撤,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拆沉,软流圈被扰动,深埋于地壳的含矿沉积物与酸性岩浆熔融,之后岩浆逐步分异演化,进入成岩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与钼有关的硫化物快速萃取,岩浆沿大小断裂及塌陷盆地边缘上侵形成钼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