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来自我国不同地区冠耳霉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山东,贵州、山西和陕西5省的131个冠耳霉菌株(Conidiobolus coronatus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出的4个RAPD引物和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8.4%,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59~0.99之间,说明受试的冠耳霉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RAPD和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绝大多数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根据所划分的类群,发现冠耳霉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RAPD和ISSR标记可用于冠耳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推荐文章
我国部分地区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分析
大豆疫霉
群体遗传结构
地理分布
陕西商洛部分地区刺槐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
刺槐根瘤菌
16S rRNA基因PCR-RFLP
16S rRNA基因全序列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部分地区冠耳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冠耳霉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8-243
页数 分类号 Q949.32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勃 100 1053 19.0 26.0
2 王承芳 3 8 2.0 2.0
3 李鲲鹏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耳霉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352X
34-1162/S
大16开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05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