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科技与创新       
摘要: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层序地层学在应用于我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时,遇到许多与海相层序地层模式不同的现象,诸如陆相层序地层形成的控制因素、自旋回和异旋回、体系域及岩石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区别.笔者认为构造沉降和气候是控制陆相层序形成的因素,并通过湖平面的相对变化反映出来;通过精细的单相分析是在异旋回中识别自旋回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解决陆相层序地层划分多重性的重要方法;陆相断陷盆地在进行体系域划分时,应该考虑具有断层坡折带和无断层坡折带的情况,并分析在具断层坡折带盆地的不同情况;层序地层学与岩石地层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层序地层的界面具有相对等时性.
推荐文章
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水化学场变化规律分析
测井解释
陆相断陷盆地
地层水
构造运动
火山活动
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层序地层学
陆相沉积盆地
等时地层对比
层序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坡折带
三分体系域
二分体系域
隐蔽圈闭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现状与思路
高频层序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陆相断陷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若干问题讨论
来源期刊 科技与创新 学科
关键词 控制因素 自旋回 异旋回 体系域 岩石地层学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管控一体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3,149
页数 分类号 P53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6835.2011.08.0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春 辽宁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 2 1.0 1.0
2 李秋媛 辽宁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控制因素
自旋回
异旋回
体系域
岩石地层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与创新
半月刊
2095-6835
14-1369/N
大16开
201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653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