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常绿阔叶林关键区域土壤碳循环规律,在2010—2011年间,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剖面分布;分析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qMB)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较高,春季、冬季较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在G1(0~10cm)表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G2(10~20cm)和G3(20~30cm),差异显著;而G2、G3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自上向下显著递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重要的影响。
推荐文章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徽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变化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氮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模拟酸雨
土壤酸化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
常绿阔叶林
演替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
来源期刊 农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2
页数 分类号 X171.1
字数 44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774.2011.10.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宝兴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8)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学学报
月刊
1007-7774
11-6016/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18-161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