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来源于大宝山矿区和惠州博罗非矿区的两个五节芒种群在不同Cd含量土壤中的牛长反应、Cd富集能力及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源不同的两个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种群植株对土壤中小同浓度的Cd的生长反应不同,低浓度Cd处理,非矿区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即受到显著影响,而矿区种群受到的影响不显著.Cd处理浓度提高时,非矿区种群的地上部牛物量为对照的30.17%~42.07%,矿区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为对照的57.80%-67.04%.非矿区种群根部生物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为对照的57.75%-64.08%,而矿区种群显著升高,为对照的117.43%~135.56%.五节芒矿匹种群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随着土壤Cd处理浓度的升高而迅速升高.其升高速度明显快于非矿区种群.五节芒矿区种群根部积累的Cd总馈远大于非矿区种群,且随着土壤中Cd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Cd胁迫程度的加重,五节芒两种群转移系数和耐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卜降.矿区种群的转移系数和耐性指数明显高于非矿区种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节芒根部生物量与地上部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生物量与根部和地上部Cd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上部Cd含量与根部cd含量及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均旱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耐件指数(Tolerant Index,TI)与根部和地上部Cd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根部和地上部Cd的累积对植物产生了毒性,并对五节芒的牛长产生了抑制作用.矿区种群表现出对Cd更强的耐性以及富集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不同种群对镉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来源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五节芒 积累与转运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污染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8
页数 分类号 X1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北成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3067 36.0 50.0
2 秦建桥 8 178 7.0 8.0
4 赵鹏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277 7.0 15.0
5 赵华荣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239 7.0 8.0
6 谢国晖 4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6)
共引文献  (1137)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01)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节芒
积累与转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1672-2043
12-1347/S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54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