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高强再生混凝土单轴及常规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特征,通过RMT - 201完成43个Φ50 mm× 100 mm圆柱体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强再生混凝土强度、峰值应变以及全曲线的影响,提出了高强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本构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再生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类似,但再生骨料与普通骨料最后破坏形态差异较大;随着侧压力增大,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呈线性增长;单轴及常规三轴应力状态下,高强再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与普通高强混凝土相似,但峰值应变具有较大增长.随着侧压力的增长,高强再生混凝土上升段变陡,下降段变得越来越平缓.
推荐文章
再生保温混凝土单轴受压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再生保温混凝土
弹簧模型
随机损伤
原生强度
本构方程
古木材横纹偏轴受压本构关系模型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斗栱损伤
横纹受压
偏轴受力
本构关系模型
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单轴受压试验
再生块体混凝土
抗压强度
取代率
弹性模量
峰值应变
泊松比
受压构件本构失稳的折迭突变模型
素混凝土受压构件
本构失稳
折迭突变模型
后屈曲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强再生混凝土常规三轴受压本构曲线试验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高强:常规三轴 应力-应变全曲线 本构方程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601
页数 分类号 TU528
字数 3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775.2011.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志恒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82 911 17.0 27.0
2 杨海峰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1 222 7.0 14.0
3 孟少平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6 1877 21.0 3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2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生混凝土:高强:常规三轴
应力-应变全曲线
本构方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775
32-1668/N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8-8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10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