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受到李东垣重补脾阳思想的影响,脾阴理论屡被忽视.其实脾阴是客观存在的,脾阴学说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代,充实于元明,形成于清代,完善于近代.近年来,脾阴虚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其研究立项的课题、发表的论文日渐增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脾阴虚证一定会和脾气虚、脾阳虚证一样,获得其应有的理论地位与临床价值.
推荐文章
缪希雍脾阴学说探讨
缪希雍
脾阴学说
首倡
脾中之阴探析
脾阴
脾中之阴
《素问》
应用脾阴学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浅析
脾阴学说
慢性萎缩性胃炎
理论探讨
从"体阴用阳"谈脾之阴阳
体阴用阳
"体用"一源
脾阴脾阳
互制互用
气阴同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脾阴学说之探讨
来源期刊 江苏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阴 历史 中医学术发掘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
页数 分类号 R223.11
字数 33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97X.2011.1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承玉 139 1206 16.0 31.0
2 章莹 37 8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阴
历史
中医学术发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中医药
月刊
1672-397X
32-1630/R
大16开
南京市汉中路282号
28-8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40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621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