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以无讼为价值取向,并认为传统中国在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种价值取向。其实,官府推崇无讼其中还有务实性因素,即害怕司法给百姓带来"讼累"。司法本来是官府提供给百姓的救济渠道,但这种渠道反而给百姓带来伤害,此所谓"司法的伤害功能"。正是由于这种伤害性结构的存在,官府在司法上不得不保持一种谦抑的姿态,对于可以不管的案件,尽量推给民间解决,以减少对于百姓的伤害和社会秩序的冲击。
推荐文章
家事审判中非讼法理的适用界限
家事审判
非讼法理
法官职权
论我国非讼程序的立法完善
非讼程序
非讼程序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和谐尊让,讼事慎为——《周易·讼卦》经传文字解读
争辩是非
两败俱伤
和谐尊让
讼事慎为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模式及其启示
基层治理
民间调解
纠纷解决
健讼
好讼
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讼累与清代司法的伤害功能——对传统无讼观的反思
来源期刊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讼累 司法的伤害功能 清代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D92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志伟 广东金融学院法学研究所 21 111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讼累
司法的伤害功能
清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1674-3334
41-1398/C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191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6
总下载数(次)
954592
总被引数(次)
113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