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枕大池内注入0.3 mL生理盐水)、SAH模型组(无抗凝自体血0.3 mL注入枕大池)及SAH尼莫地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建模后30 min及术后每日均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1).于实验第1、7、14和21天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的发生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鼠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B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组大鼠VmBA与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包括2~4级)的发生时程相一致,主要是第1天增加(P<0.05),第7天达到高峰(P<0.05),第14天下降(P<0.05),第21天无明显异常,且死亡率为0.与SAH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VmBA减慢(P<0.05),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了一种接近于临床、适于研究SAH诱发CVS的大鼠模型,尼莫地平可以明显地减轻SAH发生后CVS的程度.
推荐文章
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物模型
注血法
水迷宫
枕大池动脉血溶血物注入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
大鼠
模型,动物
两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CTA比较
血管痉挛
血管直径
动物模型
一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纤维化
柔脑膜
MASSON染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及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二次注血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疾病模型,大鼠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方法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3-1156
页数 分类号 R743.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祺 83 271 9.0 11.0
2 康劲松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54 227 8.0 12.0
3 吴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7 62 5.0 7.0
7 王贺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3 60 4.0 7.0
8 王伟伟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8 22 2.0 4.0
9 晞欣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 2 1.0 1.0
10 邱海洋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次注血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疾病模型,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587X
22-1342/R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12-2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49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