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天然气贸易交接中的计量方式通常有三种,即体积计量、质量计量和能量计量.由于能量计量反映的是天然气的热能,作为最能反映其燃料特点的一种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方式,在天然气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然而,中国目前尚普遍采用以体积流量作为贸易结算的依据.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并于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据GB/T 22723-2008在实施范围和对象、能量计量方法、标准参比条件和能量计量体系方面的要求,深入分析中国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在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体系、能量计量相关设备的配置和性能评价、体积流量和发热量量值溯源链、标准参比条件和结算单位等方面的建设现状,并通过3个天然气长输管道A级计量站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的应用实例,(该3个A级计量站发热量测定均达到了GB/T 18603-2001<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对A级计量站0.5%的不确定度水平要求),表明中国已具备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基础条件.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的发展,本文还讨论了全面实施能量计量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应尽快形成甲烷不确定度0.05%、其它少量组分不确定度0.5%的国家一级天然气分析用多组分(九元)气体标准物质,建立不确定度为0.25%的发热量直接测定装置,达到ISO 15971:2008<天然气性质测定发热量和沃泊指数>规定的一级水平,完善天然气体积流量和发热量量值溯源链,制定天然气溯源标准和能量测定系统性能评价标准,促进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在中国的全面实施.
推荐文章
我国如何实行天然气能量计量和计价
中国
天然气
能量计量
能量计价
实施路径
计量界面
计量单位
气价转换
管道运价
天然气能量计量应用的探讨
天然气
能量计量
天然气热值
高位发热量
天然气能量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与实践
中国
天然气
能量测定
流量
组成分析
发热量
气体标准物质
可行性
应用实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天然气 能量计量体系 建设 发展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本期视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8
页数 分类号 F426.22
字数 6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1.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137 447 12.0 16.0
2 罗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55 333 9.0 14.0
4 常宏岗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38 334 12.0 17.0
6 李晓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15 126 6.0 10.0
7 黄维和 16 488 9.0 16.0
13 黄黎明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18 196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109)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气
能量计量体系
建设
发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