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双环法及主成分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小跨山流域3种植被恢复类型(以裸地为对照)的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的饱和贮水量表现为:最大滞留贮水量和最大吸持贮水量均表现为罗望子+百喜草(1317.0,118.5,1198.5 t/hm<'2>)>银合欢林(1152.0,99.0,1053.0 t/hm<'2>)>扭黄茅(1108.5,89.5,1029.0 t/hm<'2>)>裸地(954.0,66.0,888.0 t/hm<'2>),且植被对土壤滞留贮存功能的改善作用大于土壤吸持贮存功能.2)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间土壤入渗特征值均表现出初渗率(罗望子+百喜草:7mm/min;银合欢林:8.37mm/min;扭黄茅:6.01mm/min;裸地:0.62mm/min)>平均入渗率(5.93,5.06,3.94,0.53mm/min)>稳渗率(4.94,2.88,3.29,0.27mm/min)的规律.不论旱季还是雨季,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判断值(F)的综合方程,综合评价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土壤渗透性优劣,表现为:罗望子+百喜草(F:1.2271)>扭黄茅(F:0.5365)>银合欢林(F:0.2688)>裸地(F:-2.0323).3)Pearson相关分析法表明,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的土壤渗透性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者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晕极显著(P<0.01)或显著负相关(P<0.05),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4)对土壤入渗过程模拟得出通用经验方程是用于描述该流域土壤入渗过程的最优模型.
推荐文章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水平阶整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水平阶整地
土壤蒸发
干热河谷
元谋
植被恢复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改良的影响
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
自然恢复
造林
树种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坡度与植物优势种关系
优势种
重要值
相关性
冲沟坡度
元谋干热河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元谋干热河谷三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贮水及入渗特性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土壤贮水量 土壤入渗 元谋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1-2340
页数 分类号 S15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65 5775 40.0 62.0
2 李贤伟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66 2048 22.0 35.0
3 张良辉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 83 2.0 2.0
4 周义贵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9 107 4.0 9.0
5 刘洁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7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4)
共引文献  (487)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551)
二级引证文献  (454)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57)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6(5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7(73)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8(10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95)
2019(1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2)
2020(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土壤贮水量
土壤入渗
元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