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稳态转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的变化,也常常用于描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状态发生本质、渐进和持续的转变过程。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而言,研究其变化过程及驱动因子将有助于理解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为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为了确定典型高原湖泊洱海所处的稳态阶段及其转换取向,在野外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用模糊评价法分析洱海所处的稳态转换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洱海1985-2001年处于清水稳态,2002年系统发生跃迁,2003年退化到藻草共存、草藻共存的过渡态。从2009-2010年洱海各阶段的隶属度来看,系统仍有可能转化为藻型浊水稳态,警示对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不可松懈。在缺乏水生物数据的条件下,模糊评价法可用于稳态转换评价。
推荐文章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洱海稳态阶段分析
模糊评价法
洱海
稳态转换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水质评价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
洱海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法的健康体检服务质量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法
健康体检
服务质量
评价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山安全评价研究
金属矿山
安全评价
地下开采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洱海稳态阶段分析
来源期刊 水生态学杂志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模糊评价法 洱海 稳态转换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8
页数 分类号 X171.1
字数 3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1278.2011.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高鸿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8 354 11.0 18.0
2 刘永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73 5204 40.0 64.0
3 李根保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4 547 14.0 23.0
4 沈银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1272 20.0 3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53)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糊评价法
洱海
稳态转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渔业
双月刊
1003-1278
42-1247/S
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57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9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