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基于Sol纳米光栅耦合器的理论研究及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光栅参数对光栅耦合效率的影响,在占空比为1:1的基础上,对不同光栅槽深作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同时,还对不同角度的入射光作了相应的研究,经过仿真在入射角为10°时,对于波长为l 550 nm的入射光其耦合效率最高.除此之外,通过在光栅表面添加增透膜使其耦合效率在理论上提高至76%以上,并实验验证了增透膜可以有效的降低输入光场的端面反射及波导表面散射,增强了输出光效率.采用聚焦离子束方法(FIB)在10 μm宽的硅波导上加工了纳米光栅结构,利用单模NewFocus可调谐激光器(1 520~1 570 nm)作为激发光源,对单模光纤与硅波导光栅进行垂直耦合,得到l dB带宽近似为30 nm,耦合效率约为32%.
推荐文章
SOI基纳米光栅耦合器的结构改进与仿真验证
纳米光栅耦合器
有限时域差分法
耦合效率
绝缘体上硅
光纤准直器
高效率低向上反射的氮化硅光栅耦合器
光互连
光子集成技术
光栅耦合器
氮化硅
光纤光栅耦合器
光纤光栅
光纤耦合器
光通信
深紫外倍频用KBBF晶体光栅耦合器设计
氟硼铍酸钾晶体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
激光晶体
转化率
晶体耦合器
深紫外激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垂直纳米光栅耦合器耦合效率分析与测试
来源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增透膜 纳米光栅 垂直耦合 单模光纤 绝缘体上硅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类传感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135
页数 分类号 TN256
字数 26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699.2011.08.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晨阳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6 765 14.0 21.0
5 宛克敬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5 59 4.0 5.0
6 晋玉剑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84 3.0 5.0
7 崔丹凤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43 4.0 6.0
11 仝小刚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增透膜
纳米光栅
垂直耦合
单模光纤
绝缘体上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传感技术学报
月刊
1004-1699
32-1322/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7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655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