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福州市2007~2009年中稻新品种联合区试的30个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数据分析,为鉴定、评选高产稳产中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差异性分析表明,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性状相对稳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明,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实粒数的直接贡献最大,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均为负效应,其中丛穗数通过粒重的间接负效应值较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在对福州地区杂交中稻新品种的筛选时,穗实粒数和丛穗数应作为优先考察的因素,同时兼顾粒重和穗总粒数,并要求相对稳定的结实率.
推荐文章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
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
产量潜力
相关分析
遗传力
常规棉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和通径分析
常规棉
杂交棉
产量因素
偏相关
通径分析
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杂交晚稻
整齐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凤大麦7号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来源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效应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1-214
页数 分类号 S511
字数 30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384.2011.02.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09)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中稻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业学报
月刊
1008-0384
35-1195/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34-5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5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