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茎秆粗壮、大穗着粒密的优良高产恢复系亲本和具有穗长粒多、3籽特征的优质高产恢复系亲本去雄杂交,经多代择优提纯选育成稻穗顶端结籽3耔并具有显性遗传的3籽强优新恢复系R3籽10和R3籽11.3籽恢复系与广占63S两系不育系配组测交育成广两优3籽10和广两优3籽11杂交稻;与Ⅱ-32A"三系"不育系配组测交育成Ⅱ优双籽10和Ⅱ优双籽11杂交稻,其丰产性更好、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高、米质优.本文介绍了3籽恢复系和光身杂交稻选育技术要点及测配组合的特征特性,三籽强优恢复系和II优双耔、广两优三籽杂交稻以及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的选育成功,拓宽了我国杂交稻选育生产的新路子,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选育打开新的突破口,填补了世界杂交水稻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可望扭转我国现有推广应用的杂交稻均为非光身稻的单一局面.
推荐文章
水稻3籽强优恢复系及新型杂交稻选育研究初报
水稻恢复系
3籽簇生
簇生双籽杂交稻
簇生3籽杂交稻
R3上轮换点右保控线性映射
线性保控映射
轮换点
右保控线性映射
纯菌种R3连续流厌氧发酵生物制氢
产氢细菌
生物制氢
CSTR
乙醇型发酵
6个光身恢复系和4个籼型不育系的配合力及竞争优势分析
光身恢复系
籼稻
不育系
配合力
竞争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籽强优恢复系R3籽10和R3籽11及光身不育系选育及其测配组合新型稻种的报告
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成果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选育 3籽恢复系 双耔3籽杂交稻 光身杂交稻 配套亲本 产量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科技计划成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
页数 分类号 S635.1
字数 46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72/j.issn.1009-5659.2011.06.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选育
3籽恢复系
双耔3籽杂交稻
光身杂交稻
配套亲本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技成果
半月刊
1009-5659
11-4484/N
北京复兴路15号245室中国科技成果编辑部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187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624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