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一种可用于微型核磁共振芯片的平面微型线圈,在主磁场为0.7T条件下,选取平面微型线圈的深宽比为1,以平面微型线圈宽度2倍趋肤深度为界,基于核磁共振信噪比数学理论模型,分析亚毫米直径平面微型线圈各个几何参数与信噪比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缩小平面微型线圈直径会提高信噪比;在不严重降低射频场均匀性的情况下,样品应尽可能地靠近平面微型线圈;平面微型线圈匝间距离与平面微型线圈宽度相等和平面微型线圈宽度为2倍趋肤深度时,信噪比均较高.最后确定平面微型线圈的几何参数:线圈半径为120 μm,线圈宽度为24 μm,匝间间距为24 μm,匝数为3.
推荐文章
纳升级生化样品核磁共振微检测用高信噪比平面微线圈的设计
核磁共振波谱
nL级生物样品检测
平面螺旋形微线圈
信噪比
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匀场线圈设计研究
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匀场线圈
设计
微型核磁共振探头在岩石孔内测量可行性研究
核磁共振
微型探头
多孔介质
岩石孔内
弛豫时间
微型核磁共振探头在岩石孔内测量可行性研究
核磁共振
微型探头
多孔介质
岩石孔内
弛豫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型核磁共振芯片平面微型线圈设计与信噪比分析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型核磁共振芯片 平面微型线圈 信噪比 趋肤深度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8-1212
页数 分类号 TP212.3
字数 3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505.2011.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中华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47 1524 22.0 30.0
2 陆荣生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4 18 2.0 4.0
3 吴卫平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型核磁共振芯片
平面微型线圈
信噪比
趋肤深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1-0505
32-1178/N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2号
28-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1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13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