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分析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面部对称,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时间1~6个月,1例术后轻度面瘫,3个月后恢复正常.1个月内都有张口疼痛,但3个月内疼痛均逐渐缓解.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均在2.5~3.0 cm.术后1、3、6个月复查全景片或CT见骨折生长良好.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可以良好地暴露术野,对于适合的病例进行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推荐文章
颧面部缩小术中耳颞部辅助切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
颞浅动脉额支
面神经额支
颞下颌关节
应用解剖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
髁状突矢状骨折
耳屏小切口
手术入路
颞中静脉
解剖结构
除皱术中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学基础
颞浅动脉额支
面神经颞支
除皱术
应用解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面神经 内固定技术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3-505
页数 分类号 R683
字数 3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264.2011.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敏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74 445 10.0 18.0
2 朱晓东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26 187 8.0 12.0
3 龚飞飞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8 22 3.0 4.0
4 庄劭玉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4 16 2.0 4.0
5 唐丽宇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6 16 2.0 4.0
6 齐李平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髁状突骨折
面神经
内固定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264
32-1647/R
大16开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28-265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