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vdQ(PA2385)基因对群集运动的作用.方法 构建pvdQ基因表达质粒pME6032-pvdQ并鉴定,采用电穿孔法将带有pvdQ基因的质粒转入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中,构建pvdQ-高表达株.同时将空质粒pME6032采用电穿孔法转入PAO1中,构建pME6032空质粒株.选择含有反向筛选基因sacB的pEX18Gm质粒作为自杀载体,构建缺失pvdQ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无痕缺失突变株,溶菌肉汤(LB)液过夜培养,观察菌株的直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经鉴定,成功构建pvdQ-高表达株和pvdQ-突变株,比较4株菌的群集运动直径变化:PAO1为(20.52±1.80)mm,pME6032空质粒株为(19.39±2.10)mm,pvdQ-高表达株为(51.20±2.16)mm,pvdQ-突变株为(3.30±0.55)mm.pME6032空质粒株与野生株PAO1相比,直径无显著变化(t=-0.1493,P>0.05),pvdQ-突变株与野生株PAO1相比,直径减小(t=2.8525,P<0.05),pvdQ-高表达株与野生株PAO1相比,直径增大(t=1.4230,P<0.05).结论 pvdQ基因参与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群集运动,且能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群集运动.
推荐文章
半枝莲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
半枝莲
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解析和定位
铜绿假单胞菌
Ⅰ类整合子
耐药基因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
阿奇霉素
Ⅰ类整合子
整合酶基因
逆转录PCR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聚类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vdQ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集运动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华传染病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pvdQ基因 假单胞菌,铜绿 突变 基因表达 质粒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8
页数 分类号 S852.61
字数 40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1.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建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60 335 9.0 15.0
2 王丽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17 84 5.0 9.0
3 龚凤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8 42 4.0 6.0
4 叶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10 19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vdQ基因
假单胞菌,铜绿
突变
基因表达
质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传染病杂志
月刊
1000-6680
31-1365/R
16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4-35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826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