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氟康唑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检测暴露于小剂量氟康唑后白色念珠菌口腔分离株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PAFE).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和10株临床分离株分别暴露于4×MIC和6×MIC的氟康唑后,使用自动化的浊度分析测量法检测白色念珠菌PAFE的存在.结果 由4 × MIC和6×MIC的氟康唑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中诱导的白色念珠菌标准株产生的PAFE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0.12 h和3.14 h;诱导的10株临床分离株产生的PAFE持续时间平均分别为(0.19±0.24)h和(2.08±0.25)h.其中6×MIC氟康唑的PAFE在临床菌株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4×MIC氟康唑的PAFE在临床菌株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29).结论 氟康唑能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在白色念珠菌中引起PAFE.
推荐文章
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的耐药性研究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念珠菌
耐药性
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磷脂酶活性的体外研究
HIV
磷脂酶
白色念珠菌
CD4细胞
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溶血性的比较
HIV
溶血性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CD4细胞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后效应
念珠菌,白色
氟康唑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抗真菌后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氟康唑对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抗真菌后效应的体外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牙病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氟康唑 抗真菌后效应 白色念珠菌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硕博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56
页数 分类号 R781.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雅静 24 173 9.0 12.0
2 柯昌文 154 1211 18.0 26.0
3 张里君 19 133 8.0 11.0
4 杨梅 40 167 6.0 10.0
5 董俊英 6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氟康唑
抗真菌后效应
白色念珠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疾病防治
月刊
2096-1456
44-1724/R
大16开
广州市江南大道南366号
46-22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0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