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编织柳品种单一,柳条产量和质量低下是沿淮地区柳编产业发展的瓶颈.引进11个灌木柳新无性系,在沿淮低湿地上进行栽培试验,并对其成活率和光合性状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无性系P716、2344、2372的扦插成活率均在90%以上,可以作为淮河低湿地杞柳栽培的后备资源或育种材料加以选择.在光合特性方面,无性系1050、51-3、9-6和P716的净光合速率均达到45 μmol/( m2·s)以上,明显高于本地种,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通过初步的综合判断,无性系P716和51-3在沿淮低湿地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推荐文章
大叶芳樟不同季节大田扦插的成活率
大叶芳樟
大田扦插
扦插季节
成活率
不同激素处理对油茶绿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油茶
吲哚丁酸
生根粉
成活率
沙柳成活率影响因素及其综合效益分析
沙柳
防风固沙
影响因素
综合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灌木柳的扦插成活率和光合特性比较
来源期刊 林业科技开发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灌木柳 无性系 扦插成活率 光合参数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5
页数 分类号 S68
字数 37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101.2011.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升佐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191 3396 31.0 45.0
2 田野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34 337 12.0 17.0
3 刘文文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5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灌木柳
无性系
扦插成活率
光合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工程学报
双月刊
2096-1359
32-1862/S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内
28-10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28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07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