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取穴组方规律研究是针灸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本文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对象,通过观察针刺单个穴位和多个穴位的止痛效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中度疼痛病人每组各观察了57人次,轻度疼痛病人每组各观察了45人次.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所有患者均在疼痛发作时接受针刺治疗.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进针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镇痛效应(VAS).结果:无论是轻度疼痛病人、还是中度疼痛病人,多穴组在多个时点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穴组,但多穴组的止痛效应与取穴数量并不成某种比例关系.结论:恰当配穴有利于提高疗效,但取穴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穴位配伍并非都产生协同作用.
推荐文章
针刺单穴、多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规律的初步观察水
原发性痛经
针刺
时效规律
时效关系
即时止痛作用
针刺单穴与多穴治疗痛经时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痛经
针刺
时间因素
留针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针刺频次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取穴规律探析
中风
足内翻
针刺
取穴规律
文献回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刺单穴、多穴对轻中度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比较——六论取穴组方规律研究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 针灸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取穴组方规律 穴位作用规律 取穴数量 穴位拮抗 穴位协同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分类号 R246.3
字数 29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779.2011.08.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珊珊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14 58 4.0 7.0
2 陈少宗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96 1060 18.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7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取穴组方规律
穴位作用规律
取穴数量
穴位拮抗
穴位协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灸临床杂志
月刊
1005-0779
23-135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1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