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利用合成的环蕃类化合物1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间的π-π共轭相互作用,将化合物1固定在SWNTs的表面,制备了1-SWNT修饰电极.利用化合物1氧化态和还原态与铁氰化钾分子之间不同强度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了铁氰化钾分子在1-SWNT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可控吸附和解吸.循环伏安和XPS实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采用的实验条件下,铁氰化钾分子在电极表面20 s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当电极在-0.70V下极化1000 s后,大多数吸附的铁氰化钾可从电极表面解吸.基于此,制备了铁氰化钾的可控存储和释放的电化学器件,该器件不但可以重复进行铁氰化钾分子的存储和释放,而且多次重复操作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本研究在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电化学纳米器件,例如分子搬运器、电化学开关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亚铁氰化钾对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化学镀铜的影响
亚铁氰化钾
次磷酸钠
化学镀铜
沉积速度
晶体结构
表面形貌
聚丙烯胺二茂铁电化学特性的研究
二茂铁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环蕃类分子的铁氰化钾电化学存储和释放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学科
关键词 电化学存储和释放 联吡啶环蕃 铁氰化钾 超分子识别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5-1351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0/032011-28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0 178 9.0 12.0
2 张德清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6 22 3.0 4.0
3 毛兰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6 58 4.0 7.0
4 闫捷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 0 0.0 0.0
5 程翰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化学存储和释放
联吡啶环蕃
铁氰化钾
超分子识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化学)
月刊
1674-7224
11-5838/O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