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双源CT(DSCT)在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双能量自动去骨(DEBR)和常规3D软件自动去骨(CoBR)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病人行DSCT血管造影检查,获双能量数据(140 kV及80 kV)及融合数据(120 kV),对双能量数据与融合数据分别采用DEBR及CoBR生成容积再现(VR)图像,然后手动去除残余骨质.比较DEBR及CoBR时间、最终后处理时间以及残余骨质情况与椎动脉缺损的长度.结果 DEBR及CoBR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但DEBR残余骨质少(t=2.69~12.96,P<0.05),椎动脉缺如也少于CoBR (t=12.96,P<0.05),且DEBR的最终后处理时间少于CoBR(t=6.82,P<0.05).结论 DEBR与传统CoBR比较,图像残余骨质少,可节省工作人员图像后处理时间,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推荐文章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不同造影剂用量的比较
双源CT
双能
小剂量团注测试
头颈部动脉
造影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双源CT
双能
头颈部
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源CT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DEBR和CoBR应用比较
来源期刊 齐鲁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减影技术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18,521
页数 分类号 R814.42
字数 21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凯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254 1643 19.0 23.0
2 袁莹莹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7 49 4.0 7.0
3 程广军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44 304 10.0 15.0
4 谢丽响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21 112 6.0 9.0
5 张秀丽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减影技术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341
37-1280/R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171
论文1v1指导